zhèngmàntíng

郑蔓亭

综合得分92分(一般)
  • 推荐度87%
  • 文化印象93%
  • 字性7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
  • 推荐度93%
  • 文化印象96%
  • 字性5

    0偏男中性9偏女

名字详解

用字寓意

指蔓草、蔓延。(wàn)指细长能缠绕的茎。草木茂盛之意,为人名有助于生命力强旺。是个幸福贵重之字。

指亭子,也指适中、均匀。亭立,亭亭当当。姿态美丽,气质出众。

含义解释

● 郑 拼音:[zhèng], 五行:火
郑(郑) zhèng ◎(鄭) ◎zhèng ◎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:郑人买履(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,不顾客观实际的人)。 ◎姓。 ◎笔画数:8; ◎部首:阝;

● 蔓 拼音:[màn], 五行:木
蔓(蔓) màn

● 亭 拼音:[tíng], 五行:火
亭(亭) tíng ◎ 有顶无墙,供休息用的建筑物,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;凉亭。牡丹亭。 ◎ 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:书亭。邮亭。岗亭。 ◎ 适中,均匀:亭匀。

古诗名句

明代·陈言《送陈三亦入越用韦庄韵》

蔓亭野花藤蔓乱毵毵,送别旗亭酒半酣。

含义解释

《送陈三亦入越用韦庄韵》是明代诗人陈言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。

郑

姓氏渊源

【释义】郑《说文》:“奠字,古文以为郑字”,凡钟鼎古文皆借奠为郑字。其本义是设置祭祀。甲骨文中奠字的形状是案几上放一把酒壶,祭奉神灵。

【起源】公元前806年,周宣王姬靜将小弟姬友(谥号为桓公)封于郑(今陕西华县),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。郑桓公于公元前773年把财产、部族、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郐国与东虢之间,史称“虢郐寄孥”。其子郑武公攻灭郐国和东虢,建立新的郑国,都荥阳、新郑。郑国共历23君、431年,至郑幽公时,于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,以国为氏。

得姓始祖:郑桓公

始祖地:河南荥阳

郡望堂号:荥阳、洛阳;博经堂、陇西堂

当今排序/人口:第21位/约1240万

宋版百家姓排序:第7位

郑蔓亭

更多名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