焕指鲜明、光亮、焕发。《论语·泰伯》载:“子曰:‘大哉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,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巍巍乎其有成功也,焕乎其有文章!’”取名寓意精神焕发、神采飞扬,大显其才,幸福美好。焕发、焕然。指鲜明、焕发;姓氏等。
之本义是往、到……地方去。后引申为代词、助词。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载:“百尔所思,不如我所之。”取名寓意为文雅大方,谦和善良,福运相随。之乎者也,助词,用于人名多指人文采高超,知识文化渊博,该字有助于学习运。
● 符 拼音:[fú], 五行:木
符(符) fú
◎fú
◎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:虎符。符信。符节。
◎代表事物的标记、记号:符号。音符。
◎相合:符合。言行相符。
◎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:符咒。护身符。
◎古代称祥瑞的征兆:符瑞。符应(y宯g )(指天降“符瑞”,与人事相应)。
◎姓。
◎笔画数:11;
◎部首:竹;
● 焕 拼音:[huàn], 五行:火
焕(焕) huàn
◎huàn
◎光明:焕发。焕炳(明亮)。焕丽。焕赫。焕蔚。焕然一新。
◎笔画数:11;
◎部首:火;
● 之 拼音:[zhī], 五行:火
之(之) zhī
◎ 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
◎ 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:缓兵之计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
◎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
◎ 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闲视之。
◎ 代词,这,那:“之二虫,又何知”。
◎ 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
焕之较面朝之焕炳,次后庭之猗靡。
《西征赋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创作的一篇纪行赋。此赋开篇先叙作者自己离乡西行,然后依次叙述所经之地的古人古事,并即事抒发感慨,抚今追昔,浮想联翩,臧否人物,态度鲜明,所论及的古人事迹极其繁多,展现出自商周到西晋近千年的历史画卷。赋中涉及的历史事件、历史人物虽极繁富,但叙述井井有条;用典虽多,但并不晦涩;人物史迹的叙述和评论有机地交织起,语言清新明快,抒情色彩浓郁。[1]
【释义】符,本义信。古代称为符信。是出入关卡的凭证,也是朝廷调动兵马的信物。
【起源】源流单纯,出自姬姓,周族始祖后稷的后代,以官名为氏。鲁倾公孙公雅,为秦符玺令,因氏焉。符氏得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,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战国时,鲁国被楚国灭掉以后,末代君王鲁国倾公有个孙子叫公雅,后来在秦国担任符玺令,其后人便以符为姓。符姓发祥地在今河南淮阳一带。
得姓始祖:公雅(鲁顷公之孙)
始祖地:山东临沂
郡望堂号:琅琊;惠民堂、和善堂
当今排序/人口:第142位/约109万
宋朝百家姓排序:第170位